教學包括“教”與“學”兩個維度,因此教師的教研就要從這兩個方向精進,一個方向指向教學對象學生,一個方向指向教師本身。
教育要讓學生具備“適應自己終身發(fā)展和社會發(fā)展需要的正確的社會價值觀、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”,而這個目標的實現(xiàn)和最大增值,就需要教師站在更高理念和理論的高度促使學生“喚醒、維持和促進”,就需要教師的專業(yè)需要不斷成長,并進行深度學習!
教師的成長不是自然生長,而是需要學習,需要反思,需要研究轉變新的理念,補充新的血液內容,學習新的手段采用新的策略,開闊新的眼界,達到新的高度,而這些都離不開站在理念和理論高處指引下的教研。而實際上教師的各方面高度就決定了他所教的學生的高度,故本文僅從教師精進自我的角度,談談如何讓教研更好地促進自己的專業(yè)成長,以就教于各位大家和同仁。
一、改變教學理念,從理論和理念的高度指導教學已經刻不容緩
自20世紀80年代國家教育部副主任柳斌提出“素質教育”這一概念以來,我國的教育已經發(fā)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但由于教育理念的滯后性和社會現(xiàn)實的功利性,導致我們的教育雖打著素質教育的大旗,但很大程度上卻樂此不疲著應試教育,這就使社會期待的教育“立德樹人”幾乎完全匍匐在成績的臂彎中,因此既然暫時克服不了教育的近視性和功利性,那么有責任擔當?shù)慕逃驮摮袚鸺纫獫M足“高分”的世俗需求,更要追求真正的“立德樹人”的教育的終極要求,只有這樣,才會實現(xiàn)“立德樹人”和“綠色高分”的相得益彰,才會踐行教育賦予教師的社會角色擔當和神圣義務!而這一切的實現(xiàn),離開了高瞻遠矚的理念和理論的正確指引,幾乎不可能實現(xiàn)!
理念是行動的先導,因此教師通過教研提升自己的理念和理論,盡管是解決目前教育悖論現(xiàn)狀的尷尬又無奈之舉,但卻是正確和有遠見的正確之舉!更是對教育的責任和擔當之舉!
二、教師的教研不是華而不實的噱頭,而是深深根植于教育的低處
教師離不開課堂教學,但教師的教育天地又不僅僅局限于課堂,教師神游課堂之外,還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課堂和學生,因此教師的科研,從本質上來說,還是服務于課堂和學生的,所以教研不是脫離于課堂和教學,教研的隱形和顯形的主陣地還是課堂和學生,明白了這一點,我們自覺進行的站在高處的教研就是充滿活力和生機的。
三、教師教研的形式豐富多彩而且好處多多
研究中高考方向,讓我們清楚新時代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,培養(yǎng)什么人,永遠是教育的首要問題,明白了這點,我們就不會好高騖遠、南轅北轍,甚至犯刻舟求劍的神級錯誤!
研究課標明確中高考改革大勢,是把“綠色高分”作為一個載體,發(fā)展學生的學科能力和核心素養(yǎng)才是教育的具體發(fā)展方向和培養(yǎng)目標!
研究中高考《考試說明》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主干知識,形成知識網絡和鏈條,才能減輕學生負擔,突出知識的重難點,也才能更好地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、歸類與細化,才能做到事半功倍!
研究中高考試題,從而清醒地指導考試考什么,怎么考,考到什么程度,進而評估自己的教學水平距離中高考還有多遠,并在此基礎上揣摩中高考試題的設問方式、角度,答案的組織、語言的表述、觀點的切入等。
研究教材,夯實學科基礎知識。不但要吃透教材,解決知識是能力載體與依托的問題,還要在此基礎上,學會整合教材內容,構建綜合知識體系,更要活化貫穿理論概念,形成若干條主線支撐下的知識專題框架和知識樹體系。
研究復習的有序程序思路,既要全面夯實基礎知識,解決做題的理論根據(jù)和能力提高的增長點問題,又要從新的角度整合知識內容,培養(yǎng)綜合能力,更要從學法上指導,心理上疏導,全方面提升應試、素質和素養(yǎng)問題。
研究學法教法,不是直接教,而是要變教為導,變講為做、讀、練相結合,要精講多練,以做、考促學促教;要突出引導,不越俎代庖,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,自主管理,使學生學習具備自覺自主自律;教師講述只講宏觀階段特征線索,只講重難點和易錯點、易混點、盲點和漏點,交給學生學習的策略、方法和技巧,指出經常存在的問題和缺陷。
研究學習的主體學生的狀態(tài)和需求,分析學情,研究如何優(yōu)化訓練,如何引導學生歸類,分析試題特點、命題意圖、考查方向,并進而在做一些變式題型的基礎上,交給學生做題規(guī)范、答題方法、技巧等。
總之,我們要做研究型專家型教師,既要教出“綠色高分”的學生,更要能夠超越分數(shù)看到更多的東西,既不能與社會的世俗(分數(shù)考試)脫節(jié),更要能站在歷史和社會的維度上看待教育和自己的專業(yè),避免局促自己的視野和格局,站在教育較高的地方,為自己鐘愛的教育事業(yè)做出更大的職業(yè)貢獻。